【本報記者牛暢】鯤鵬擊水三千里,勇立潮頭踏浪行。憑借一股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弄潮兒"精神,"走盡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浙江民營企業家們,把握改革開放大勢,開啟全國民營經濟之先河,足跡遍布世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書寫著一個又一個令人嘆止的精彩傳奇。
2023年春天,在全國各地紛紛吹響激越昂揚的"沖鋒號",以"起步即沖刺"的精氣神搶復蘇、拼經濟之時,肩負"兩個先行"時代重托和使命召喚的之江大地上,"走在前列、干在實處"的浙江民營企業家奮進姿態里,更多了一份深至肺腑的溫暖與相知相扶的底氣。
"省委、省政府始終對浙商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既關心浙商飛得高不高,更關心浙商飛得累不累,努力為浙商創新創業營造最優環境、提供堅強保障。"
"浙商的舞臺很大,家鄉永遠是你們最堅強的后盾;浙商的征途很長,家鄉永遠是你們最溫馨的港灣;浙商的夢想很廣,家鄉永遠是你們最有力的依靠。"
"離家再遠,我們都將一路相隨;路途再難,我們都將守望相助;事業再艱,我們都將鼎力相扶;時間再久,我們都將真心相待。家鄉的各級黨委、政府,始終與廣大浙商并肩作戰、風雨同行,永遠同你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
在2022年12月23日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浙商大會上,履新不到一個月的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一番"真情告白"讓全場為之動容。
"易煉紅書記的講話讓人印象深刻,非常暖心,我們聽了,都特別感動,對國內外市場和產業未來發展更加充滿信心。"全國工商聯執委、新和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柏藩說。
"今天,浙江全省正在營造一種政府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氛圍。"海亮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黎紅向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表示,在這種氛圍里,奮進的企業一定會有高質量發展的明天,恒韌、強大的浙江經濟也一定會在2023迎來快速躍升。
浙江省統計局2023年1月19日發布的2022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浙江經濟的確擔得起"恒韌"和"強大"這兩個詞--全省生產總值(GDP)77715億元,同比增長3.1%。面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沖擊,浙江通過一系列惠企紓困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穩進提質,勇挑大梁、以"穩"壓艙,為全國大局作出貢獻。
而更為亮眼的,是浙江民營經濟的相關數據:2022年,民營企業增加值1538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0.3%,貢獻率達83.2%;民間投資增長4.7%,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56.4%,增長貢獻率30.2%;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6.9%,占全省78.3%,增長貢獻率97.7%……
"民營經濟是浙江發展的金名片,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最大特色和最大優勢,民營企業家是浙江的最寶貴資源、最寶貴財富。"2022年1月7日召開的浙江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這三句話,道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長期領跑全國的秘訣。
黨委政府持續加碼的支持、理解與厚愛,給足浙江省廣大民營企業家繼續闖、繼續拼的信心和底氣。政企連心,浙江民營經濟正在迎來新的時代機遇。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錢塘江畔的浙商們,正蓄勢待發。
錨定三個"一號工程"
深入實施"八八戰略"領跑新征程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一定是充滿希望、充滿機遇、充滿豪情、充滿力量、充滿驚喜的一年。"2023年1月28日,農歷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省委召開全省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大會。省委書記易煉紅在大會上發表講話,號召全省上下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奏響最強音符,凸顯最亮標識,形成最大優勢,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不斷把創新之勢、改革之勢、開放之勢轉化為制度優勢、發展勝勢。"
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實現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突破;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此次大會上,三個"一號工程"成為最亮吸睛點。浙江省明確提出,聚焦創新深化,聚焦改革攻堅,聚焦開放提升,全面增強中國式現代化新動能。
在浙江"新春第一會"之前,"出海搶訂單"已經成為春節前后浙江外貿企業間的熱詞,新格局下開放提升、聯通世界,浙江在全國打響"第一槍"。
2022年12月4日清晨,由浙江省商務廳等省級部門相關負責人及企業代表組成的"搶單團"趕往機場,赴歐洲參展、開展商務洽談。這是浙江省級商務部門帶隊"出海"搶訂單的第一團,也是疫情以來,由省級商務部門帶隊出國的第一團。
"去年12月,我們大概出去了20個團,獲得180多億元的新訂單。"浙江省商務廳廳長韓杰亮出浙江"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成績單。他介紹,新的一年,浙江將深入實施新一輪外貿主體培育計劃,積極探索新的外貿業態,深入開展"投資浙里"全球大招商活動,持續推進"浙貨行天下"。
"我們必須堅持高水平'走出去'闖天下與高質量'引進來'強浙江有機統一,與時俱進推動浙江經濟、國內浙江人經濟、海外浙江人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發展,加快向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轉變,加快由貿行天下向產行天下、智行天下躍遷,加快向制度型開放拓展,打造更具韌性、更具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地瓜經濟'。"在"新春第一會"上,省委書記易煉紅為浙商走遍天下加油鼓勁。
而這,已經不是易煉紅第一次提及"地瓜經濟"。
"地瓜經濟"背后的深意,是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間提出的"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戰略--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為的是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但它的塊莖始終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擴張最終為的是塊莖能長得更加粗壯碩大。這是在告訴浙商,既要"擴大開放",也要"站穩腳跟",把根留在浙江。
浙江民營企業為何敢闖天涯?正是因為有黨和政府做他們堅強的"靠山",無論飛得多遠,都有一個溫暖家園在守候。民營經濟在浙江這片沃土上扎根,也將藤蔓伸向世界各地,浙江的企業家不斷培養著全球視野,不斷試水,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浙商異彩。
一直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對民營企業高度重視,他們用腳丈量民營企業的發展需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省委書記易煉紅和省長王浩首次赴地方調研,都去了民營企業,他們旗幟鮮明地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點點滴滴,都被企業家們深記于心。
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浙江標桿指標數量居國內首位。2022年,在全國工商聯組織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浙江更是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同年5月,財政部聯合世界銀行舉辦中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經驗系列國際交流會,浙江將自己的經驗與世界分享。
為了讓浙商飛得更穩,浙江省財政廳拿出"真金白銀"助企紓困。
"我們堅持留抵退稅'早退快退',寧可犧牲短期的財政收入,也要堅決將留抵退稅快速落實到位。2022年,浙江完成留抵退稅2233億元,規模和進度均居全國前列。"浙江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浙江省財政廳還積極爭取債券支持,2022年浙江全省可用專項債券資金總規模達3128億元,增長38%,有力帶動了有效投資;紓困政策"早兌快兌",2022年兌付涉企政府性補助補貼資金1088億元。
環境好不好,民營企業冷暖自知。"作為浙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親歷者、見證者、受益者,點滴細節都讓我們感受到從中央到地方,黨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重視和幫助。"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介紹,天能控股集團在全國各地有上百個納稅主體,以前獲取發票,需要各地財務一個個從稅務發票系統下載,再導入集團財務系統,去年稅務部門幫企業實施"浙里辦票"項目,實現天能財務系統和稅務發票系統無縫對接。"只要點下鼠標,就可以完成浙江省內集團旗下所有發票的歸集,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
"新華三共享受到浙江省優惠政策38項、杭州市優惠政策52項、濱江區優惠政策56項,這些優惠政策成為助力我們爬坡過坎、實現業務又好又快發展的'催化劑''加速器'。"紫光股份董事長、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在這個強信心促發展的復蘇之春,浙江多地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又有新動作:杭州出臺《杭州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助企紓困解難的若干舉措》;寧波印發《寧波市提信心擴需求增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溫州制定《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推進大會……
"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湖州市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程序規定》《湖州市涉企政策企業家智庫管理辦法》,構建政府重大經濟決策主動邀請企業家建言獻策的全流程閉環。"湖州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湖州市將每年11月1日設立為'湖州民營企業家節',這是營商環境工作再出發的嶄新起點,我們要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優質'軟硬'條件"。
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省委書記易煉紅多次提及2023年浙江將實施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這項改革工程已寫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浙江持續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政府數字化轉型'等一連串改革,利用浙江數字化優勢,上線營商環境集成應用,在全國首創營商環境'無感監測',形成了營商環境改革的濃厚氛圍。"王黎紅說,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計劃,2022年至2023年,浙江還將打造一批綜合性與單項指標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2024年至2025年,要基本建成改革探索領跑省、市場機制最活省、營商環境最優省。"這讓浙江的民營企業家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更具信心。"
推動政企"雙向奔赴"
工商聯服務到民營企業家心坎里
在浙江,民營經濟乘風破浪四十余載,看今朝活力依舊。
2022年,浙江省在冊民營企業308萬戶,個體戶604萬戶。其中,全省新設企業中民營企業46萬戶,占新設企業數的93.5%。
"在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浙江省工商聯積極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在高質量發展中勇當'兩個先行'(共同富裕和省域現代化先行)排頭兵,主動擁抱新時代、走好新征程、實現新飛躍。"浙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徐國龍說。
無論是沉淀、蛻變,還是新生,浙江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路上,一直有工商聯的支持和陪伴。推動政企對話,"雙向奔赴",工商聯用心、用情、用力走進民營企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2023年1月30日,新春開工第三天,徐國龍帶領"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第一調研組,開始在杭州調研,走訪民企和商會,認真聽取企業在用電保障、知識產權保護、產業協作、政策制定落實等方面意見建議。
2月8日,浙江省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元成茂一行到嘉興開展調研,聽取企業在要素保障、產業協作、設備投資扶持等方面意見建議。
當天,溫州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陸千帆正帶隊在平陽縣開展調研,實地察看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詳細了解企業發展現狀、技術研發、市場銷售等情況。
…………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浙江省委十五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委"新春第一會"以及中國工商聯十三大部署要求,問基層之需,紓企業之困,解群眾之難,浙江省工商聯駐會班子領導帶隊,分赴各地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省內各地工商聯積極響應,同步開展相關活動。
杭州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馮仁強介紹,自2023年"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開展以來,市工商聯本級7個調研組集中走訪商會、企業和基層工商聯93個,走訪民營經濟人士127人次,收集困難問題129個,相關問題除現場能夠解答回復之外,已全部提交相關職能部門,并將跟蹤監督,做到閉環管理。
在浙江省工商聯帶領下,各級工商聯計劃深入浙江廣大民營企業,用一串串堅實的腳印、一次次耐心的傾聽、一個個難題的破解,表達"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的真情實意。
"浙江省工商聯是我們民營企業有力量、有溫度的'娘家',是民企和政府的'連心橋',也是民企緊跟國家戰略步伐的引路人,一直關心、指導和支持我們發展。"王黎紅向記者回憶,浙江省工商聯領導多次帶隊來海亮集團現場調研,了解集團抗疫保供以及鄉村振興事業開展情況。每一次近距離的交流和溝通,都讓企業感受到工商聯的貼心服務和靠前指導。
除了調研,海亮集團多次通過"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等常態化交流平臺,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企業疫情防控、經營管理情況及相關難點、堵點問題,不少難題得到協調解決。
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健全常態溝通聯絡機制,"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等活動辦到了企業家心里。
"我們能感受到浙江省工商聯全面貫徹《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通過'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這樣的活動,更好地完善了清廉民營企業建設工作推進機制,涵養了營商新環境。"于英濤說。
黨的二十大以來,浙江省工商聯與商務系統、稅務系統、省司法廳等部門聯合開展專場懇談會,省市縣三級聯動,創新線上線下結合模式,2000多名企業家線下參會,近20萬家企業線上參會,收集意見建議3400多條,推動協調解決和反饋了一批企業困難問題。
1月28日上午,"新春第一會"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進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當天下午,湖州市便召開"深化'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實干爭先主題實踐推進大會"。
湖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黃駱意告訴記者:"大會著重強調落實'一號改革工程',推出'聞風而動'系列品牌工作,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以'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推動'聞風而動、政企同心'。"目前,全市已聯動召開懇談會31期239場,參會企業家1883位,收集交辦問題建議2628個,滿意率達98.82%。
一次次面對面"吐槽",心貼心懇談,一對一解憂,展現著黨委政府、工商聯攜手民營企業共同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機遇和挑戰的決心、勇氣,承載著浙江省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希望和前景。
除了懇談會,為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各地還推出特色做法。
馮仁強告訴記者,杭州市工商聯深化"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家說了算"導向,依托"云上約·民企評"數字化平臺,組織發動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萬家民企評"系列活動、"公述民評·電視問政"服務民營企業專場活動、年度民營企業評議黨政部門活動,提升民營企業參與感。
溫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錢素文介紹,溫州市工商聯推動打造"幫企云2.0平臺+'96666'服務熱線+'兩個健康'直通車"為企服務體系,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的涉企問題閉環服務新格局,同時開辟"企業信箱",建立"企業心聲"專報制度,緊盯行業訴求,梳理困難問題,為市委、市政府出臺惠企政策措施提供決策參考。
"自2018年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獲批以來,溫州在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圍繞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探索實踐。"錢素文說,在推進"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過程中,工商聯發揮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當前,圍繞支持引領民營經濟穩進提質的整體目標,我們工商聯主要是以服務的姿態、務實的舉措,促進營商環境全面優化,為民營企業'拼'和'闖'創造條件、做好保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堅持黨委政府所需、工商聯所能、企業家所盼、高質量發展所向,浙江省工商聯制定《關于全力促進"兩個健康"品質提升奮力譜寫"兩個先行"工商聯篇章的意見(2022-2027年)》,采取定性目標與定量指標、基礎工作與重點任務、放大優勢與補齊短板、遠期目標與近期安排相結合方式,系統謀劃今后五年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
"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發力、做大特色,集全系統之智、舉全系統之力,開展'之江同心·八大專項行動'。"徐國龍介紹,八大專項行動包括:開展"浙商永遠跟黨走"思想引領行動,廣泛凝聚奮進"兩個先行"共識力量;開展數字變革賦能民企新飛躍行動,助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開展民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動,助力開放型經濟強省建設;開展浙商助力共同富裕行動,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開展親清直通·企呼我應行動,助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開展"同心同廉"清廉民企建設行動,著力打造全國清廉民企建設標桿、清廉浙江建設樣本;開展示范商會創建行動,著力打造商會改革浙江樣本;開展新生代企業家培育行動,促進浙商政治事業雙傳承。
"通過努力打造全省工商聯系統具有強大牽引力的標志性成果,全力推動新時代浙江民營經濟新飛躍。"徐國龍表示,浙江省工商聯的目標是,確保"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榜單、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浙江滿意度等持續位居全國前列,為同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作出工商聯組織獨特貢獻。
堅定信心再揚帆
民營企業爭做之江"弄潮兒"
"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動起來,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膽識體現在敢干事上,把能力體現在會干事上,把硬核彰顯在干成事上,匯聚高效協作、大抓落實、攻堅克難強大合力,推動創新、改革、開放取得新的實質性突破。"
響應省委書記易煉紅的號召,浙江省即刻啟動"千項萬億"工程,臺州臨海8個項目入選首批名單,總投資1330.5億元,入選數量和投資額度均居臺州第一。寧波慈溪春節假期后剛開工,就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29個項目總投資82億元。1月29日,紹興嵊州推出全新"1+9+X"政策體系,號召廣大領導干部邁開雙腿深入一線,到企業、到車間、到項目、到工地……
新征程已開啟,站在全新的起跑線上,浙江民營企業家同樣信心滿滿。
聚焦"新春第一會"上提出的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浙商各顯身手,在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過程中,往"高"攀升,搶占關鍵技術、產業集群、未來布局制高點,向"新"進軍,重塑平臺新優勢、搶占數字新賽道、做強數字新基建、激活數據新要素,以"融"提效,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2022年9月,雅戈爾對《第六個五年發展規劃》進行修訂,確定了時尚產業的發展方向,明確了產業投資的基本策略。下一步,我們要加快集團運營機制改革,尤其是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如成表示,"我們已經把營銷部改為科技部,就是要通過用5G等數字化的新技術手段,全面提升傳統營銷方式"。從紡織服裝行業的佼佼者,到轉型升級,闊步走向"時尚產業集團"的新目標,未來30年,雅戈爾已經有了明確的戰略方向。
1月28日,勝達集團召開建企4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40年來,立足紙包裝這一發家致富的老本行,勝達集團走出了一條多元融合、創新發展之路。從2000元資金、14把榔頭創業起家,到現在,勝達集團共實現產值2208億元,稅利超百億。
"'平臺經濟'是勝達集團當前數字化布局的重大目標。"勝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方能斌介紹,"我們正以包印網、商探App等為抓手,加速推動企業平臺化發展,同時借助北大信研院聯合實驗室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打造大勝達AI包裝設計平臺,為紙包裝行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爭取帶動行業的平臺化發展。"
作為精細化工龍頭企業,新和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立足新昌、扎根浙江,布局全國、放眼世界,當好高水平創新的排頭兵。
"當前,浙江正在加快建設'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其中生命健康、新材料是我們的主導產業,同時我們的產品與國家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發酵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都息息相關。"胡柏藩正帶領新和成控股集團,緊緊圍繞精細化工"卡脖子"難點和碳達峰、碳中和等技術制高點,引進全球人才,加強與國內外頂尖專家、科研院所合作,加速推進高端營養品、高分子新材料等高科技含量項目落地,以重大項目帶動區域發展,以重大項目引領持續發展。
近40年扎根實體經濟,天能控股集團圍繞綠色出行、風光儲能、工業備用等綠色低碳應用場景,提供綠色清潔能源產品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在數字化創新領域,依托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面構筑綠色智造體系,打造產業服務生態,創新協同制造、共享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以科技、數字賦能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鏈和價值鏈。
"天能已經將科技創新擺在發展戰略的首位,在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的同時,深化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推動實現核心技術從全球跟跑、并跑到全面領跑的轉變。"張天任介紹,一方面,圍繞鉛電、鋰電、氫電等產業,天能控股集團通過實施數字化戰略,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把新能源電池做深做透,做成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滿足綠色出行、風光儲能、工業備用等更多的低碳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對鉛電、鋰電進行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全面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再生,形成大循環產業鏈和閉環式生態圈,為國家"雙碳"戰略做出貢獻。
張天任說,這兩年,天能控股集團將數字經濟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建設"未來工廠"和"產業大腦",還特別采用數字手段,創新開展廢舊電池回收,發展循環經濟。"門店小老板通過手機上的'鉛蛋'小程序,一鍵下單,就有人上門回收廢舊電池。目前,'鉛蛋'平臺應用業務范圍正從浙江向上海、江蘇、安徽等拓展,已有注冊門戶商店超過7000家,運力超660戶,回收公司50家,拆解廠123家,回收廢棄電池80.35萬組、交易金額1.6億元。"
除了錨定數字經濟,做全球領軍企業,也是千千萬萬浙商的共同心愿。把路走得更寬,把目光放得更遠,讓"地瓜經濟"提能升級,民營企業馬不停蹄奔跑在各自的賽道。
徐國龍介紹,浙江省工商聯實施"品質浙商提升工程""浙商青藍接力工程",著力幫助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練就"大海游泳"的本領,服務引導廣大浙商面對風云變幻的商海、瞬息萬變的市場,放眼世界、放大格局,主動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沖出去搶市場、闖出去爭份額、跑出去抓訂單,聚焦實業、堅守主業,在時代浪潮中乘風而起,在商海搏擊中實干爭先,在應對變局中鳳凰涅槃。
"力爭到2027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0%以上,讓新華三真正成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于英濤表示,接下來的工作中,新華三將樹立更加開闊的國際視野,緊跟全球技術演進方向和產業發展趨勢,持續把產品做到極致、把解決方案做到最優。同時,一如既往地秉持"協作、互惠、共享"理念,與海外客戶、合作伙伴一同營造攜手共進、繁榮共贏的生態體系,共創人人悅享的美好數字生活。
"海亮外貿從2022年下半年起,陸續有銷售經理及業務員出國參展和拜訪客戶的動態。11月19日起,我和歐洲市場經理前往歐洲,進行了為期20天的訪問,比組團出海的浙商們早了近一個月。"浙江海亮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長明說,"我們在國外看到浙江政府包機帶領浙商前往海外搶單的新聞登上熱搜,非常激動,是時候了,我們都要走出去,積極開拓市場!"
從單一電能表產品邁向多業并舉,從余杭小鎮走向世界,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助力中國制造業走出去,華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當下有更豪邁的激情走向世界。
"'新春第一會',浙江省委、省政府便提出多項一號工程,尤其是踐行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的'地瓜理論',打造浙江開放新能級,讓企業看到了'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歷史性機遇。"華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汪力成說,"全球供應鏈已在重構,'中國制造、全球賣'的模式需要向'中國創造、全球制造'升級。中國企業需要通過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繼續融入新的全球供應鏈體系,這其中挑戰和機遇并存。"
"達則兼濟天下"
新時代浙商勇當"兩個先行"排頭兵
"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2022年10月18日,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二場集體采訪,浙江代表團新聞發言人,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綱表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是黨中央、總書記交給浙江的探路任務,責任重大。
"一年多來,浙江努力探索,創新實踐,扎實推進。圍繞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創造了一系列框架體系,創新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創造了共富型的制度安排、政策制定。同時也呈現出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標志性成果。"王綱介紹,浙江在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創新創造山海協作工程的基礎上,不斷打造升級版,對26個縣"一縣一策""一島一功能",精準分類施策,發達區縣與落后區縣"一對一"幫扶,力爭把底板拉高。
面對共同富裕和現代化目標任務,浙江民營企業家秉持"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擔當主動變革、銳意創新、突圍發展歷史重任的同時,扮演著創業致富、創新造富、互助帶富的重要角色,在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勇當"兩個先行"排頭兵。
"通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省工商聯團結引導廣大浙商始終把個人成長、企業發展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徐國龍介紹,浙江的民營企業家們在"同心共富"工程中,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新時代浙商精神,找好自身發展和社會責任的最大公約數,主動關注家鄉、反哺家鄉,有效發揮民營企業資本優勢、渠道優勢、市場優勢,積極投身山區26縣和海島縣高質量發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設等活動,先富帶后富,奮進共富路。
在浙江省工商聯、浙江省商會倡議下,浙江民營企業家一方面構建員工共富、產業鏈共富生態--讓員工變股東,切好共享"蛋糕",一方面以產業為引領,做大共富"蛋糕"--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上下游產業鏈生態,探索產業鏈共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同時,開展結對幫扶,助力山區26縣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全省域共同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企業內部,我們不斷健全員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近5年員工薪酬水平年均增長10%,讓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胡柏藩介紹,新和成控股集團同時還建立健全管理與專業雙重晉升機制,縱向打通、橫向融通,拓寬員工成長空間。"新和成連續多年位列紹興市納稅前列,累積納稅超110億元,分紅達104.32億元。在創造財富的同時,積極回報社會,累計公益慈善事業捐款達1.77億元,以模范表率引領公序良俗。"
40年發展過程中,勝達集團沉淀了"勝是高山不化千年雪,達為源泉長流百條溪"的企業文化,涌現了一大批艱苦奮斗、奮勇爭先的勞動者與實干家,勞模工匠精神已深入人心。
"勝達集團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既注重創造物質財富的增長,也全力帶動經濟社會共同成長。"方能斌介紹,這些年在抗疫救災、修路架橋、建校辦學等造福百姓的公益慈善事業中,勝達集團累計捐贈達1億多元,用心用情詮釋"發展企業、造福員工、回報社會"的企業使命。
"企業家不僅要履行企業責任,全力謀發展,拼經濟,更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王黎紅這么說,更是這么做。已經是全球銅管和銅棒產銷量最大企業的海亮集團,不僅堅持初心,在世界范圍內做強做精"銅"主業,還力爭成為高品質共富的生力軍。
結合自身產業優勢,海亮集團提出"爭當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事業積極貢獻者"的目標,得到浙江省工商聯大力支持和指導,海亮集團與淳安等省內山區26縣建立聯系,并簽訂鄉村教育事業振興與農業產業振興合作協議。
"堅持企業所能、社會所需、未來所向,海亮集團將鄉村振興事業作為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極為重要的工作,致力于成為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事業的直接參與者、積極貢獻者、共同受益者。"王黎紅介紹,以"教育+農業"雙引擎模式,海亮集團將持續打造"鄉村教育事業振興共同體"和"鄉村農業產業振興共同體"。
一方面,繼續助力縣域公辦學校,在學校原有性質不變的前提下,海亮集團派駐核心管理團隊,把優質的教育教學,包括教育科技、師訓干訓、素質教育、拔尖人才培養等優勢資源貢獻出來,支持賦能當地公辦學校教師及拔尖學生培養,2023年力爭助學興教新拓展學校40余所,形成"1+N"辦學共同體,進一步實現"管一所學校,樹一面旗幟,成一片森林"愿景。另一方面,2023年力爭在全國新拓展100個"雙優"農產品品類,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創收。"同時,在淳安現有1000畝'冬閑田'合作基礎上,在省內山區26縣優勢產區,滾動式推廣淳安發展模式,加速度拓展訂單農業示范基地,力爭2023年擴大面積超5萬畝,持續打造產銷聯合體,實現海亮與廣大縣域、鄉村雙向奔富共贏目標。"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之江大地,賦予浙江山的堅毅、海的遼闊,一幅壯麗豪邁的奮進征程圖正落筆有聲,民營經濟是其中十分亮麗的一抹顏色。
勇立潮頭的浙江民營企業,無懼風浪再揚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工商聯商會組織打造的"支持有力度、響應有速度、服務有溫度"最優環境里,闊步中國式現代化大道,擁抱新時代、走好新征程、實現新飛躍,書寫精彩的高質量發展浙江篇章,也終將擁抱更大的世界。
(編輯 張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