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景亮本報記者孫智】無暇顧及凌晨四點鐘的太陽,沈陽二一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敏思正努力奔向下一座城市。遼寧裕通石化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商碩,正為"樹立世界公認的一流品牌",將中國制造的高端設備應用到海外而奮力拼搏。遼寧冰河企業集團正向著打造百年名企步履堅定。福鞍控股有限公司則已經正式步入新能源新材料賽道……
忽爾春風,歲月向榮。
2023年,在老工業基地遼寧,助推民營經濟發展,被置于新的高度。千軍萬馬創業、百舸爭流發展的強勁態勢漸行漸近。在民營經濟一線,搶拼實干的鏡頭讓人心生感動,廣大民營企業家滿懷發展事業的期待,不停下奮斗的腳步。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忙,超級忙,一直在出差。"開年后,吳敏思幾乎沒停止過奔波。
吳敏思告訴記者,公司計劃今年分片區對國內40余個地鐵建設城市進行全覆蓋走訪,力爭在2023年實現新合同額2億元以上。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沈陽二一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遭遇了項目履約被推后,產品需求下降。企業非但沒有減員,反而在此過程中蓄力待發,不斷充實研發、售后、質檢等人員,新聘人員占員工總數的30%以上。
事實上,"希望通過努力把影響盡早抵消"之外,沈陽二一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有著更遠大的抱負--實現公司從系統集成商向關鍵部件制造商轉變,最終成長為系統設計、制造、軟硬件結合的軌道交通領域安防產品領頭羊。
公司的自有研究院將保障這份抱負成為可能。在研究開發火災探測和滅控火產品同時,公司研究院還將AI智能算法在安防行業應用列為重點研發項目,未來將首先為地鐵運營企業提供服務,形成軟硬件結合的產品發展方向。今年,研究院還將與應急管理部沈陽消防研究所,就軌道車輛探測技術應用和特種場所滅控火試驗進行廣泛合作,與東北大學在AI算法提升和關鍵物體識別方面進行合作,加快產品技術含量的提升。
過去的3年里,沈陽德恒裝備有限公司過得也不好。多重壓力讓企業的營業收入一度從每年4億元降至最低2.1億元。作為一家始終堅持以技術為先導,以創新為支撐,以品質為基礎,以服務為保障,并且志在引領行業變革的企業,如何借"全力拼經濟"的春風,為企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企業已經找到了破題的路徑。
在除雪設備和環衛設備相關配件的研發、生產、銷售、租賃、維修、環衛一體化等主營業務基礎上,沈陽德恒裝備有限公司向市場空間更大的新能源環衛設備及服務領域進軍,并增資1億元,擴大新能源設備生產規模。
"未來市場可期。"公司總經理吳健認為,新能源換電車及換電站項目不僅能解決目前新能源專用車充電難、充電慢的難題,同時緊密貼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環保目標,將加速推進企業綠色化進程。
對于沈陽德恒裝備有限公司而言,2023年是轉折點,也是新的起點。對于福鞍控股有限公司來說,2023年將是轉型再沖刺之年。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裝備制造、能源環保服務、新材料,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多元化生產經營的民營企業,福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200余人,擁有授權專利3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77項,并建有多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平臺。
鑒于新能源行業的爆發式增長,今年,福鞍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已完成自傳統制造業向新能源鋰離子電池和儲能電池材料生產轉型,正式步入新能源新材料賽道。目前,福鞍擁有國內最大的石墨化加工爐,其技術標準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可廣泛應用于中、高端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制造。福鞍股份與貝特瑞新材料合資成立的瑞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集負極材料成品基礎研究、產品監測、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期項目8萬噸已全部投產。
審度時宜,慮定而動
等不起、慢不得。在遼寧臺安高新農業產業開發區,遼寧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忙而不亂。工人們正熟練地進行作業,車間內的運輸車來回穿梭,原料、加工、裝載等各個環節有序進行。
自一期項目投產以來,企業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屢創新高。二期、三期,以及一期技改項目相繼上馬,總投資規模已達10.94億元。目前,企業二期已完成投資建設并投入生產。企業正在扎實推進三期年產14萬噸速凍食品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遼寧省內規模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線,更加充分利用當地豐富農產品產業的優勢,對加快區域農業產業集聚度,完善產業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具有積極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同城的鞍山神龍騰達工貿有限公司,今年以來,所有生產線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企業一期、二期、三期、四期項目,共29條生產線,1月份產量分別達到24705噸、20243噸、28719噸、1217.615噸,實現產能利用率100%。
目前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家電、汽車、建筑、食品包裝等眾多領域,銷往全國20多個省份,出口歐、美、亞、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資產總額達16億元,年銷售額超過60億元,年納稅額超過1億元。
2021年,鞍山神龍騰達工貿有限公司與鞍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首份"雙鞍"融合合作協議,成為鞍山市政府2021年"雙鞍"融合的重要項目。該項目對促進鞍鋼集團與鞍山民營企業深度合作、振興鞍山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聚焦主責主業開展投資運營,打造新模式,建立新能力,獲取新動能,力爭進入全國卓越企業之列",是公司2023年的新愿景。
51公里之外,遼寧中屏科技有限公司門窗玻璃盤錦工廠,車間內現代化門窗玻璃生產線,多屏超級窗、多屏中空玻璃、鋼化玻璃等產品有序流動,標準門窗組裝、玻璃切割下料、膠條玻璃組裝、玻璃壓片、質量抽查檢驗、包裝裝置等各道崗位,工人們每天三班倒,人歇機不停,有條不紊地搶時間,爭速度,趕任務。
為了應對復工后訂單激增,春節后,公司人力資源部人員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國范圍內招聘,其中技術工人和運營客服人員近300人。
"下這么大的決心,是因為有信心。"公司總經理李凡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將以新項目為支撐點,全面向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前期追加投資近2000萬元改造原有的門窗廠,該工程3月中旬正式投產,全部實現數控設備智能化,日產多屏系統門窗1000平方米,成為東北最大的數字化智能門窗廠。公司還將投資8000萬元,新建近萬平現代數字化智能連線、智能控制標準化玻璃廠,年產鋼化單片玻璃50萬平、多屏中空玻璃30萬平。
借得東風勢,爭得滿園春
"遼寧要實現振興,首先要企業振興。我們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營造尊重企業家、尊重創業者的濃厚氛圍,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態勢。"遼寧省委書記郝鵬強調,民營企業是遼寧振興的重要力量。"遼寧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是民營經濟的堅強后盾,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絲毫不會動搖。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2009年底回家鄉創業的沈陽人王軍,將自己一手創辦的沈陽君弘兆業文化科技產業集團,打造成遼寧省首批"省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今年,在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轉型的契機下,王軍正欲借助君弘兆業13年品牌推廣的技術與數字文化資源優勢,通過整合數字營銷、數字創意、文化產品、文化人才孵化、創意和3D打印工廠,搭建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平臺,打造具有自然藝術的文化產業精神地標。"打造更多的優秀的區域品牌,在品牌強國戰略下,貢獻沈陽力量,實現沈陽品牌的新動能。"
比王軍更早在沈陽創業的沈陽市廣州商會會長江建海,計劃通過新的技術,采用更加先進的數據分析策略,建立更嚴格的運營流程管理體系等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商會服務會員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提升企業經營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并積極推動企業管理體系更新,為企業創造更加有利的經營環境。通過向企業提供財稅咨詢指導、建立精準行業投資引導模式、推動雙創示范樣板、完善創新投融資等服務,幫助企業更快地融入市場,提升生產經營效益。
擁有20多項國家專利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遼寧冰河企業集團,牢記"科技型骨干企業要發揮引領支撐作用",正在以嶄新的姿態,開足馬力,爭優創新。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的遼寧省揭榜掛帥項目--"食品級載冷劑"研究課題,已經取得技術突破;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二氟硼酸鋰鹽中試設備,正在安裝之中;兩千噸鋰離子電解液技改項目,工程施工正在緊張進行。與此同時,冰河集團正在與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洽談合作,開啟了公司上市步伐。
憑借在稻谷深加工產業的領先地位,遼寧豐之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接下來,企業將繼續圍繞食用油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內部信息系統建設,實現產銷信息數據化。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及設備,提升油脂生產工藝水平及產品品質。同時加大研發力度和資金投入力度,圍繞"高品質稻米油"進行深加工技術升級和產業延伸。
自從將精力集中于被進口"卡脖子"的細分領域高端設備以來,遼寧裕通石化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商碩一直專注于這一主賽道,帶領團隊先后承擔20余項國家、省級、市級科研項目,擁有30余項核心知識產權。2021年,企業研制出國內最大的高精度40萬噸/年吸附塔內件格柵、80萬噸/年苯乙烯裝置反應器內件、320萬噸/年連續重整裝置反應器內件產品,被評為遼寧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遼寧省工業高質量發展推薦產品。"未來,商碩將繼續帶領企業腳踏實地為遼沈工業樹立一個世界公認的一流品牌,將'中國制造'的高端設備,應用到海外。"
在春天,拼搏是最美風景。
?。ň庉?顏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