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國際社會、全國上下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走向高度關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回顧以往,揆計左右,可以說這個預期目標包含著科學的研判和全面的考量,從中可以管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
去年國內生產總值3%的增長,雖然低于最初預期的5.5%,但這是在新冠疫情等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下實現的,可以說來之不易。橫向與美國的2.1%、德國的1.9%、法國的2.6%相比較,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仍然是快的。從去年增長3%,到今年制定目標在5%左右,是建立在對我國經濟預期持續向好基礎上的,是在高基數上實現中高速增長,體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但若與去年預期目標的5.5%相比,又顯現了穩健姿態,為更進一步實現質量的提高留下了適當的空間。
恰當的GDP增長目標設定,無疑是經濟工作千頭萬緒中的一個主線。但要編織高質量發展的美錦麗繡,還需要在主線的牽引下展開巧妙密集的經緯交互。
一定的GDP增長速度是實現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的基礎。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增長速度上,還體現在速度增長的驅動力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顯著特征是單位生產的高效率、高效益。從這個角度出發,持續的科技創新是推動質量效益提高的重要保證。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等等,都是朝向科技自立自強邁進的重要部署。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如果沒有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就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解決新時代主要矛盾的鑰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是促進共同富裕的現實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高質量發展涉及領域廣泛,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聚焦話題。從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審視GDP增長目標,有理由相信,這一目標與現代化戰略進程的需要相銜接,符合穩預期、強信心的需要。
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政府工作報告將“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列為今年工作重點,提出“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這一表述也是對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延續。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基礎還不牢固,安全生產隱患依然存在,因此在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要不斷加強安全管理工作,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決策部署,加緊落地落實。
民營經濟是確保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力量,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民營企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強自主創新,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建設,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本報記者李富永)
(編輯 李海潮)